科研成果

首页 >科研成果
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研究

作者:汪河兴 公司名称:抚州海河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

本论文研究是城市新区园林城市绿化创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笔者在参与江西省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设计中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所整理的关于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创建方法的集成。本文在论述城市园林绿化研究范畴和总结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提出城市园林绿化基本思路及方法。并针对抚州市新城区核心区的地域特征、文化、形态与景观现状归纳其园林绿化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及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 一部分,包括第 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分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研究的背景、城市园林绿化研究范畴、研究历程。在研究中体现出其作为新城区园林城市创建的部分,更多的从地域文化、传统园林、生态城市的研究展开。第二部分,第三章,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进行分析,对现状研究支点,规划思路做出了分析及确定。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国内外城市新区园林绿化的思路和方法的总结,总结了从城市地形、地貌总体意境入手,以城市新区园林绿化网络、城市视觉环境及城市生态、文化、画境为主要思路的规划设计方法。第三部分,第四章,对抚州市城新区核心区的现状分析及塑造方略进行了探讨。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现状问题入手,探讨了城市总体园林绿化塑造方略,并且对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网络、画境境界、视觉环境规划建设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第四部分,第五章,对本论文的总结。论文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城市新区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探讨了抚州市城市新区园林绿化建设方法,旨在确保抚州市城市新区园林绿化向生态、文化、画境的三位一体发展下去,避免城市的破坏性建设。

关键词:抚州市;城市新区;园林绿化;研究

FUZHOU CITY AREA ON THE CORE ZONE LANDSCAPING 

ABSTRACT

The thesis is a par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landscaping contruction in new urban area of city. Based on the dissertation of research on urban landscaping and the summary 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basic thinking and methods of urban landscaping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ure and landscape of the core zone in new urban area of Fuzhou City,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its lanscaping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advanced. In part I of the thesis, the background, category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ing in China are analyzed mainly in the terms of reg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garden and ecological city. In part II,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lanning of urban landscaping is analyzed. Starting with urban landform and physiognomy, the method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summarized with landscaping network, vision environment, ecology, culture and picturesque scene of urban core zone as main thinking. In part III,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core zone in Fuzhou City is analysed. Starting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its landscaping,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of general lanscaping in the city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ing network, picturesque scene and vision environment of core zone of new urban area in the city. Part IV is a summary of the thesis.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landscaping in new urban area of Fuzhou City so as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lanscaping in new urban area with the trinity system of ecology, culture and picturesque scene and avoid the destructive construction of city.

KEY WORDS: Fuzhou City;City District;landscape;Construction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笔者在江西省抚州市城市园林管理部门工作,参与了抚州市新城区核心区的大部分重点项目的园林绿化设计,对抚州市新城区核心区园林绿化现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将硕士论文选题确定为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研究,一方面对新城区核心区园林绿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希望能对抚州城市新区核心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所贡献。总的来说,本论文研究是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沦丧和生态园林城市要求不断高涨,所以在本文中,文化理念与生态理念一直作为论文的主线贯穿于文章的始终。

1.1.1 城市新区园林绿化的趋同

新城区建设毕竟是从零开始,我们不仅要建设纵横交错、宽敞便捷的道路网络,建起一幢幢优美现代的建筑,集商业贸易、行政金融、文化娱乐和旅游为一体的既繁荣又现代的新城区,更要把这座新城建设成为园林绿化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对于园林绿化建设而言只有少量零星的一些以自然元素为主的公园可以体现出城市的原始特色。当前,我国南方城市的园林事业发展很快。其南国风情的景观效果很具影响力,因此备受同行们的青睐而导致不分地区地争相效仿。有些由于长官意志的影响,少数领导干部喜欢赶时髦、出点子、提建议,不少设计师为了迎合领导的要求和达到中标的目的,不得不制作一些违心的作品。相同的城市功能衍生出同样的城市面貌,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缺乏对城市历史及地理环境的考虑,盲目模仿,照搬照抄,许多绿地缺少风格及地方特色,缺乏文化底蕴,显示不出文化之根,与历史联系甚少。导致相同类型城市的园林风貌的趋同性。令人痛心的是在一些山水环境较好的城市中,园林景观趋同性也在蔓延,城市园林景观的趋同促使人们寻求各种方式来重塑城市特色。其实城市之所以具有特色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城市特 有的自然环境和城市中所延续的历史文脉,在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中,如果忽视这两个要素,就会形成可以放置于任何地域的城市园林景观,因此研究城市园林绿化与自然环境尤其是与自然生态的结合,是减少导致城市园林绿化趋同的重要途径。

1.1.2 生态意识的觉醒

2007年1月,在抚州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上,《抚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文化生态名城,就是要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园林城市、一个能凸显临川文化鲜明特征的个性城市。抚州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描绘了这样的蓝图——到2010年,抚州市中心城区面积拓展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初步建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生态园林城市。按照“精品、集约、生态、人本”的理念规划城市,围绕建成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把抚州建成一个“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景中”的江南水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享美好人居,是抚州市人们共同的渴望。

1.1.3 新区发展的必然探索

城市的发展得益于生产力的进步,又有其自身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城市的规模也在变化。城市在发展,经济在飞跃,社会在进步。经济规模的扩大,导致人口和用地规模也在扩大,由于城市空间缺少足够的分解者,无法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将自己的废弃物——污水、垃圾等充分自净,如不能及时通过人工措施将其输送到系统之外,就会破坏整个城市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又由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加大,城市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绿地面积少,城市环境质量差;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贫困、内城衰落。新区发展的必然导致新区园林绿化设计探索的必然。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是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部分

我国新城园林绿化的研究一直在做一些实践性的探索及一些城市建设理论的摸索,对新城区园林绿化的摸索是生态园林城市总体景观研究的一个小部分,

是融合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景观设计创造以人为本的生态人居环境的方法的研究。

2)是对抚州新城的特色城市景观建构的方法的一次尝试。

3)抚州市是地级市属小城市,城市建设还处于建设初期,城市污染状况并不严重,而且对城市自然的破坏较小,因此对它的研究及控制会比在其生态环境及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后的研究更有意义,并能够控制其园林建设走向正确并有利的一面。

4)对抚州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的修改和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

1.2.2 实践意义

园林绿化是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管理依据。一个新城区绿化涉及面很广,要进行园林绿化设计会遇到多种学科错综复杂的问题。如在城市的园林绿化功能布局上如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如何围绕城市特色做文章,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如何使城市有一个健康、卫生的环境和美丽和谐的面貌等等。新城绿化是独立于老城而单独运行的一个空间,能借助老城的经验很少,要建设好新城区的城市绿化,必须合理解决各种问题。因此研究城市新区的园林绿化,寻求符合抚州市当地实际情况的园林设计理论和方法,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很有启发,特别是对抚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本作者也力图通过抚州城市新区的园林绿化研究,解决全省乃至全国其它同类城市园林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与共鸣。

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历程

2.1城市园林绿化概念及研究范畴

2.1.1概念

园林概念,所谓“园林”泛指在一定范围内以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园路等物质要素,根据一定的自然法则,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主要供休息、游览和文化生活、体育活动的空间境域称“园林”,包括各种公园、花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

园林绿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是指包括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疗养区等专用园林绿地及广场,道路、花园、公园、动物园等公共使用的园林绿地而言。[1]

园林规划,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园林规划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园林规划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来。所以,园林规划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 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2]  

2.1.2 研究范畴

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城市园林系统及其视觉环境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对园林绿化景观主体的活动和感受的研究,也就是对城市园林绿化体系中文化的渗透及对城市园林景观美学以及城市园林生态的研究,为避免研究过于宽泛,本论文研究对城市美学与园林文化的研究仅仅局限于生态美学和文化理念在硬质景观中的体现,即怎样将多元的文化渗透入园林景观实体中,并在视觉环境中表现出比较符合中国本土美学观念的城市园林绿化及其它一些硬件。

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需要对中国传统园林规划和国外一些园林规划的成功经验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研究的支点进行分析及提炼,找出影响人们美学观念的原因和比较适合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法。

2.2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历程

2.2.1 我国古代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历程

商用时期的囿(公元前16世纪-18世纪)——我国早的园林。中国的造园是以商殷开始的,而且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室(公元前770-221年),当时的筑园已另辟蹊径,有了组成风景的设施,既能穿沿凿池,也有土山或台,自然的山水主题已见端倪,既然构亭营桥,园林建筑的籍景建设也已具备,又种植花木。秦汉建筑宫苑(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建筑宫苑已成熟,是继成了古代的囿的传统向前发展的。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宫室建筑、佛寺和宫苑(公元220-907年)仍以建宫苑为主,出现了山水园的雏形。唐、宋写意山水园(公元907年-1279年),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一代的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明、清的山水宫苑(公元1368-1911年),明、清时代的园林有二类,一类是帝王的宫苑,另一类是私家宅园。当时较大的宫苑有圆明圆、颐和园、热河避暑山庄。江南私家园林是明清园林的重大发展,而以苏州的私家园林多,具代表性,对现代化园林影响比较大。[1]

2.2.2 国外城市核心区园林规划的借鉴

德国的环境保护是世界上好的国 家,也是早提倡环境保护并舍得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的国 家之一。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环保和绿化已深入德国各个领域,并被认可和接受。现在,德国随处都可以看到精美别致的公园绿地,楼堂馆所和盘旋回行的立体交通也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青环翠绕,整个城市完全处于花园绿林之中。 

德国的城市园林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作为依据,模拟再现天然林景观,使以人工环境为主的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波恩,是典型的花园城市。其实世界上花园城市很多,但波恩在众多花园城市中却不多见,尤其像充满田园风光的城市更是少见。在波恩看不到几个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看不到喧闹异常的街道,能够看到的是被绿色笼罩的景色。波恩城市建设的特点,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修建楼台亭榭上,而是大面积播种绿色,以绿取胜,以绿为荣。即大力植树、栽花种草。波恩共有居民约30万人,而遍布全市大小公园就多达1200个,占地面积490公顷,周围森林面积达4000公顷,森林和公园总面积占全

市总面积的1/3。 

早在20世纪70年代,波恩市就制定了有力推进城市绿化发展的大规模的规划设计方案,其中确定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愈是开阔的绿色空间,就能愈快地使未来的建筑和植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整体。[3]

美国开创了世界城市公园的先河。1858年,随着面积达840英亩的纽约中央公园的建成,在其1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纯运动场所、公园变革、娱乐与设施、开放空间”四个主要发展阶段。通过不断的进步与革新,逐步形成了今 天的城市园林系统。不仅如此,在美国城市园林的长期实践中,也在积极地致力于城市园林的理论探索与研究,自1900年奥姆斯特德在哈佛大学正式创办风景园林学科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风景园林学科的系统理论。当前,湿地恢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和绿色廊道等前沿学科理念正在努力实践之中。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分工与合作,优良健全的设施条件,无不渗透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和客观实际的科学态度。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残疾者,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少年,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均可以在城市园林中找到自己理想的乐园。例如:华盛顿也基本上保持了原状,是一座以白宫为主体的绿色城市(资料来源:传统建筑文化,

许昕课件)。所有这些都奠定了美国城市园林的基本理念。

如何借鉴发达国 家的先 进经验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实践是一项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事情。对照国外城市的情况,我以为应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信仰、城市等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和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其城市园林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态度。当然,学习和借鉴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广大城市园林的管理者、实践者、学者、政府和社会等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的探索与实践,真正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园林之路。

2.3 小结

本章节中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探讨,说明本文中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是园林城市创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景观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章中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归纳了一些国内外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成功之处。本文中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园林绿化研究。根据学术界对园林绿化的研究,包括论文及相关会议记录,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及美学的研究,并且也是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城市生态学为城市园林系统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传统园林文化和美学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景观美学基础。

3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分析

3.1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趋势

3.1.1 我国园林绿化现状研究支点

园林绿化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 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 20 世纪80 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 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受传统园林和前苏联城市与居民区绿化以及文化休息公园理论的影响,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 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为骨干的城市绿地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 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不少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在不断探索、创新并与时俱进的,这些实践反过来又丰富完善着现代园林的设计理论。人员在社会思潮、学术动向和决策者的夹缝中苦苦地摸索、追逐、捕捉,以求适者生存。[5]总体上讲,规划设计主流是好的,存在着研究支点:“生态、文化、画境”。

3.1.1.1 生态——城市景观生态

“生态园林”一词确切定义及内容究竟是什么?在许多人心目中甚至园林工作者的概念中并不完全清楚。早在70多年以前,荷兰、美国、英国等国 家里就已出现了生态园林;但其涵义与上述,“生态园林”不完全相同。这些园林是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在植物配置和地形、水体创造等方面尽量模仿自然景观,包括植物的自然群落和它们的自然生境。可以基本不施人工养护就使植物生长繁茂。后来发展成为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整个生境在内的、自成生态系统并且进行自然演化的园林系统。园林绿化与生态学的联系是十分广泛的。仅仅一个“生态园林”还难以概括园林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全部关系。近几十年来,世界上生态科学在飞速发展。经过我国园林工作者多年来在探索有关园林系统理论方面的努力。对园林绿化与生态科学关系的研究不断深人。建立“园林生态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6]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3.1.1.2 文化——延续历史文化

一个城市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你在哪个城市行走、散步、游览或停留,那里的园林景色一定会或多或少带给你一些这个城市或者地区的文化信息。杭州城中的十里荷风,北京香山的红叶,淮海路上的悬铃木、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是体现地区文明的象征,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而且这些优 秀的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并不比一些格调不高、粗制滥造的雕塑起到的效果差。园林植物配置的文化功能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3.1.1.3 画境——美学艺术

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与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本质的区别。“多方胜境,咫尺山林(园冶)”对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巧妙的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山水家园,以其恬淡雅静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带给我们洗尽尘埃的心灵陶冶。中国的园林同诗歌、绘画等艺术形成互相影响、彼此渗透,被称为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后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又将传统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其鲜明的东方特色¬¬——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我们应透过表象剔除糟粕,深刻理解其文化哲理和审美情趣,去其形而留其意,实现清新理智的超越和提升。

3.1.2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趋势探讨

现代园林绿化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充分的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师不仅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营造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使植物景观成为一个园林景观作品,乃至一个地区的主要特色。可以说,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为植物自然生长演替提供适宜的条件。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形成的空间尺度,反映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效果。

正如我国有传统园林文脉一样,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脉,另一方面,国际交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城市现代生活的趋同,园林同城市规划、建筑等学科一样,都在尽量保留传统文化个性的前提下,顺应城市发展的大潮,其成果都具有社会思潮和现代生活反哺的印记。因此,城市园林将在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两方面并存,多元化园林创作的趋势将不可避免。时代感可能带来走向国际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到文化亮点。两者在高层面上的对接,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所以对现状的研究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是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结构系统的规划及设计。近年来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城市规划中尊重生态,从 1993 年至今,国 家建设部先后授予了北京、深圳、珠海、合肥等城市园林城市称号。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化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很多城市都在紧锣密鼓的争创国 家 级园林城市。国 家考核园林城市的三个核心指标分别为:如表3-1。

表3-1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Tab3-1 Garden City basic indicators Table

 1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1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绿地秦岭淮河以南7.589

秦岭淮河以北77.58.5

绿地率(%)秦岭淮河以南313335

秦岭淮河以北293134

绿化覆盖率(%)秦岭淮河以南363840

秦岭淮河以北343638

城市绿地系统的指标用以考核是否具备国 家园林城市的条件,可见对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视程度。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城市整体景观的控制及规划,对主要的景观轴、景观节点、景观区和景观廊道、高度分区的控制。将城市总体景观规划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就会从一些规划条文中以及一些规划实例中找到我国城市总体园林景观规划的一些正在转变的东西,这些正在变化的不成文的规定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同样适用。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四点:

(1)、从静态走向动态

园林绿化从静态走向动态是必然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以往对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一般都是在创建静态观赏环境,主要以静态景观元素的设置为主要规划设计目标,而在现代景观规划体系中逐渐以人的行为、活动及景观感受为主,所以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不仅应该在静态观赏条件下让人们感到美,同时也应该提供动态观景的条件,使人们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到景观的动态美,增强景观序列感,并从各个方面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的需求,达到景观规划的“人性化”。其次,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自我完善过程,不会一直静止不动,因此在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也不可能在一次或者几次的规划设计中完善,并一直沿某条特定的路发展下去,它必须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自我完善过程而变化,因此整体上呈现一种动态变化。

2)、从平面逐渐走向立体

以往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一般都比较注重平面景观结构网络的设计,比如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图纸中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表达一般只是对于景观节点、景观轴线、不同景观区域的划分,有些地方可以做到因景观廊道的控制而形成的不同高度分区。但随着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逐渐结合,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已经从对认识初期对总体规划的景观规划之中平面的点、线、面的控制转变到对园林景观立体空间,透视关系的研究,研究人们在景观环境中对立体空间的视觉感受。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中,还应该加入视景、观景视线、观景点的控制,从而使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表达更生动,也更赋有意义。

3)、保护与塑造相结合

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将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相结合,也是使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整体呈现动态化,使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以一定的步骤慢慢走向完善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思虑中发现在这种完善其实也就是从“保护”到“塑造”的历程,园林城市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从对自然山水环境、城市生态格局、自然生态的保护出发,逐渐走向塑造美丽,并且丰富的城市园林景观是景观规划的必由之路。因此,笔者认为在规划中应将“保护”作为近期阶段的主要目标,将“塑造”作为园林景观规划的终 极目标来建构城市园林绿化。

4)、生态、文化、美三位一体

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为生态、文化、画境三位一体的景观客体,是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使城市园林景观更加人性化的需求,也是充分展现地域特色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思路中,将城市园林生态学、城市美学、城市社会学等等内容融入园林绿化规划中,并且找到可以体现这三者的硬质景观设计方法,从而景观客体可以成为生态、文化,画境的三位一体。笔者将对这四点趋势的重视渗透入下面所讨论的思路探讨中,针对第三条笔者认为在探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方法时,先应该确定的就是以什么形式将我们的规划设计思想贯彻到总体规划中。在任何一个城市,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仅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的,而且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根据已经变化的情况继续加以变化,城市景观是多变的,是以在各个地方的总体规划文本中关于城市景观及城市绿化系统的篇章经常是简短的。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中,笔者认为先应该确立近期建设规划、远期规划、远景规划这三个部分的重点,才能够清楚的分析各个阶段应该进行的建设任务,在笔者的思考中认为: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的贯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 一阶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近期建设规划;第二阶段:以完善园林景观视觉环境为主要目的的远期规划;第三阶段:以逐渐形成园林景观场所文化为主要目的的。远景规划这三个阶段就使城市园林景观的保护与塑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由于这仅是笔者个人的思想,并且本文主要讨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的问题,不涉及各个阶段规划内容的确定,所以在此不加附赘,而且在第四章中也因重点目标是探讨抚州市新城区核心区园林绿化设计方法,为了将规划设计方法按照所探讨的规划设计思路逐渐展开并清晰表明笔者的意向,便不再将近期、远期、远景规划分开。

3.2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思路及方法探讨

3.2.1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空间意向构景

3.2.1.1植物材料的视觉特征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是由植物材料构成,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质感、季相等视觉特征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2.1.2植物的形态

植物明显的生理特征之一就是形态,它在植物的构图和布局上影响着统一性和多样性。植物的树干、枝、叶共同构成了形态,由于它们各种各样的着生方式使得每一种植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通常植物形态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圆球形、椭圆形、锥形、圆柱形、垂枝形、水平展开形、不规则形。其中圆球形植物没有方向性,对构图不会产生破坏性,因此它可以衬托形态特征明显的植物形成视线中心而又不会破坏构图的协调。椭圆形、锥形、圆柱形具有垂直方向性,可以用来通过加强高度创造构图的焦点;垂枝形植物具有明显的下垂枝条,易于将人的思维引向深入。

3.2.1.3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手法

植物景观空间是为人们所使用的,这种人造的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要求,即在具有实用属性的同时还要赋予它美的属性。多样统一就是形成美的植物景观空间的原则。所谓多样统一,是指有适当的变化,同时作为整体则又有牢固的结合状态。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多样统一通过简洁、多样、均衡、强调、秩序和比例六个因素对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合理选择、组织,而得以体现。

3.2.2 建立生态连续的城市生态园林网络

(1) 以景观生态学中斑块的大小、形状及边缘生态效应等理论应用于城市园林中点及重点面的规划,主要寻求城市中点及主要专用绿地(面) 的布置位置、大小、形式的生态效应及其相连关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小游园及大型企业的定位、定规、定形提供生态学依据。

(2) 以生态学中廊道的作用、结构与斑块的关系等现有理论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发地提供科学选择依据,包括线状绿地形式、树种选择、线与点面的生态制约与支持关系等。

(3) 以生物多样性理论指导城市绿地中面上绿化的布局、数量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种间关系,为其提供结构优化方法。

(4)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用生态无林规划理论与方法对城市进行规划,并与现有的绿地系统规划从总体到局部进行比较,以验证理论与方法。

3.2.3 建立高品质的“显山露水”视觉景观系统

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显山露水”的视觉景观系统的创建其实是富有表现力的重点。遵循城市美学原则,塑造连续的、山水特色鲜明的景观视觉效果则是这一阶段的任务,“显山露水”的视觉景观系统的规划设计并不仅仅涉及到立体空间的透视和视景,它也必须包含山水的平面布局状况,平面布局与空间结构的很好结合才会产生下为动人的效果。

“显山露水”的形式美设计原则

自然与建筑统一,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才能保持城市与山水园林之间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怎样体现自然山水,怎样使城市建筑与自然山水园林很好的结合,使人们在漫步城市的过程中产生美的感受,就是建立高品质的园林城市美的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各方专家经过对我国审美评价的调查分析,基本上都指出在城市建设中主要是对“显山露水”的城市视觉形态的追求。因此,笔者对“显山露水”的形式美设计原则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主要有建设用地——保山护水。

保山护水环节主要是保护城市山际线、水际线和自然地形的起伏。山际线是影响山地城市天际轮廓线的重要因素。自然之美是一种平和的永恒之美,她对统一城市轮廓线有着巨大的协调作用,因而对城市地域内能反映地形走向的山脊线和山体,应予以保护。在城市中,高层建筑则宜成组的布置,并考虑构图要求,建筑群体其建筑高度与造型上应符合多样统一的要求。高层建筑轮廓线与作为背景的山脊线不宜平行或高,并尽量留开敞空间。合理处理山体地势与建筑形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自然空间形态与人工建筑形态的多重叠加、平衡补形、协调整合,构成形势兼具的空间轮廓线,对于原始地形地貌的保护主要是在禁止深切割地形,合理安排建筑形态及控制建筑物高度,保持山体与建筑较好的图底关系,强化山体自然美。保证较好的平面及立面的图底关系是山体与建筑群体融合的关键。创造积极的开敞空间使建筑具有与周围环境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其次,在规划中避免填埋河流,并且尽量保持城市河流的自然形态,并且划定河流生态保护区,避免对河流的污染。普林茨在对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的论述中指出应该留出城市河流通道,形成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景观,这一点一直指引着各国的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包括国外很美丽的城市,如威尼斯、巴黎、伦敦、佛罗伦萨等城市,我国的城市建设史中有很多这样的城市,并且在现今很多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都贯彻着这样的原则。

3.2.4 塑造多元共生的城市园林文化

城市的园绿化建设既是一项务实的、日渐积累的劳动,又是一项充满想象的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发展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我们必须大胆地创造更多更美的绿化种植形式,创造更加多姿多彩的绿化美化风格,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挖穴种树、平地铺草上。垂直绿化可以使呆板的灰色的墙面变成一条绿化的长廊;屋顶绿化,可在增加人们活动空间的同时,扩大城市有限平面绿化用地;邮票式绿地绿化,可以使街区死角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小岛,并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漂尘;破墙造绿可扩大绿地空间,增加城市美观,促进庭院绿化,是一石三鸟的好办法。总之,立体绿化能使平板、单调的建筑单体和各种硬质构筑物以及门窗栅栏等,变成具有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绿化景观,并起到良好的保护、降温和减噪作用。精致的植物造型造景,更能增加人们观赏的情趣,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层次和水平。至于人行道绿化种植,开辟大面积的公共绿地等传统的城市绿化形式,都在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的整体质量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发挥想象的同时,要开阔思路。我们孜孜以求创造“宛若天成”的自然园林景观,为什么不纵身投进自然的怀抱呢(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是一个大环境、大规划的建设,在自然的山水条件面前,我们决不能本末倒置。要充分地利用自然给定的优势条件,把人为的建设与大自然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映衬。只有如此,我们的想象和活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美的创造。

3.4 小结

本章经过对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研究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总结城市园林绿化趋势,根据对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概况,对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思路从总体层次——城市生态园林网络、城市园林视觉环境、园林文化体现三个方面做出一定的探讨,总结为以下四点:

(1)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空间意向构景

(2)建立生态连续的城市生态园林网络

(3)建立高品质的“显山露水”视觉景观系统

(4)塑造多元共生的城市园林文化

以这四条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塑造的思路,则将生态、文化、美学等要求均渗透在园林景观塑造中,从整体上把握了城市总体园林景观格局的框架,避免在建设中对城市园林绿化生态造成破坏。

4  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分析

4.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4.1.1 城市背景解读

抚州市位于江西东部(东经116°04′至116°39′,北纬27°31′至28°14′),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5.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1.1%,人口380万。全市地形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可概括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抚州中心城区依抚河、凤岗河、宜黄河、崇仁河而建,形成了主城区。市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地势南高北低,渐次向鄱阳湖平原地区倾斜,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地、岗地和河谷平原次之。市境内山脉集中分布于东部和南部,山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主要有东部武夷山脉和南西部雩山,二者在平面上构成北东向斜“川”型地貌框架。武夷山脉位于市区东部,沿赣闽省界向南延伸,为盱江和闽江的分水岭。主要有笔架山、野鸡顶、昌平山、杨家岭、王仙峰、九头峰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雩山山脉分布在市南西部,市内高峰军峰山位于该山中。

抚州东吴置郡(公元257年),距今1750年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美誉。经千年岁月孕育生成的“临川文化”,是江西两大支柱文化之一,是抚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上,抚州人才辈出,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陆象山等都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些宦游于此的名士如王羲之、谢灵运、戴叔伦、颜真卿、陆游都在此留下了遗迹与名著。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位于市老城区的南部(如图4-2),东起金巢大道东侧50米防护带,西至凤岗河,南起文昌路,北至迎宾大道。形成以行政办公、文教、居住为主的综合功能区。用地面积为34.60平方公里(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生态控制用地),人口规模为21.3万人。

4.1.2 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现状

规划地块内部微地形起伏地区,地块内部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在32.0-55.0米之间。规划地块内部以地块西部以地块西面的凤岗河水系为源头分散着许多零散的小水系,水系较少。内部有一220千伏高压走廊自西向东南横穿地块。近年来,此城市建设缺乏有效控制和引导,无序蔓延,侵占山体,一平了之,压迫河流,与自然生态关系僵硬而不协调。一些唐元清朝时期的历史遗迹也被填没。风岗河的河岸线进行了改造,形成等距离宽的河道在新区段较多。有些大树、古树被砍伐,使得园林景观乏味且平淡。

规划区控制绿化用地主要有:

(1) 以凤岗河水体环境和园林绿地为主线,结合滨河绿带、公园绿地、绿化广场、道路绿化和住宅区内集中公共绿地共同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2) 规划区主要道路两侧控制10米绿化带。凤岗河河道两侧至少控制20米绿化带。

(3) 新石抚路南侧结合市级文化建筑设置人民公园,北部结合汤显祖艺术中心规划一条南北绿化景观带。

(4) 金巢大道东侧控制50米宽绿化带。

(5) 规划绿地总面积为48.90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14.20%。

4.1.3 抚州市城市新区园林绿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4.1.3.1自然地形地貌和天然植被保护不够

我市规划新区地域低丘起伏、水溪小湖散布、天然阔叶林茂盛,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优越自然条件。但是,在一段时期,我们没有很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往往采取简单工程方式处理自然地形——树林砍光、挖丘填谷、“一平了之”。山岳河川是一个城市区别其它城市明显又不可替代的标志;生长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天然植被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森林群落,是我们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物质基础;破坏了它们,永远失去这笔财富。临川文化园原自然地形伏,现一马平川。凤岗河新区段的改造,其坡岸的设计也是一个失败,坡岸采用硬质护坡,硬生生的,很不自然。

4.1.3.2对城市传统历史文化的漠视

抚州是“临川文化”的生成地,是王安石、曾巩及汤显祖的故里。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抚州的文化基础建设陷入窘境。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在抚州却看不到一个像样的文化场所。2006年9月,抚州举行汤显祖逝世390周年纪念活动,许多知名学者来到汤翁故里参观,可是偌大一个抚州却找不到能演出“临川四梦”的场地,汤显祖的故居、墓地还是一片废墟。传统文化积淀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风貌,这也是城市珍贵的遗产,是城市赖以发展的基础。园林自然景观缺乏与文化的自然结合,再美也不能拥有特殊的人文气氛,存在很大的缺陷。

4.1.3.3生物的多样性,韵律美缺乏。

我市现已应用的园林植物122科312属418种,露地栽培植物341种,室内观赏或利用人工环境越冬的有74种,其中木本247种,草本及宿根、多汁植物、水生植物171种。与我们所处中亚热带丰富的植物资源比较,在城市绿化中应用的园林植物还是比较单调,不够丰富。上海市与我市纬度相近,其绿化植物已达600种,杭州市则达800种。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倾向性问题,如重名贵品种轻一般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还有的城市不顾城市规模,不顾绿化布局,在草坪与广场建设上片面追求面积越大越好;不顾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冷漠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等。目前新区的绿化存在着这种观点趋势。 

4.2 抚州市城市新区园林绿化营造方略

4.2.1 以生态园林为理念,建设与保护并举,创造特色园林

园林是由自然地形、山石、水体、植被、建筑经人工改造建设有机结合而成。有特色的城市园林对于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建设一个有特色园林景观的城市,与城市中自然地形、山石、水体、植被、建筑的保护,密不可分。自然地形、山石、水体、植被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标志物,建筑是城市文化内涵延续的载体。当前在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败笔是,铲山填沼,推平重建,道路如棋盘,楼房似积木,很容易出现“千城一面”景象。如能尽量保护我们的自然山林、河、湖、池、沼和典型风格建筑,对于一个处于中亚热带丘陵地带的抚州,有利于将我们的城市建成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名城。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建设与保护出现一些矛盾。在新城区建设时,将建设用地上的天然植被(天然林),人工植被(人工林)铲除,把自然地形地貌推平,一些河湖水系被填平,方便城市建设,但是无形中破坏了该地段原有的自然平衡,造成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生态环境变差,降低城市品位,同时会加大建设成本,造成一些不必要浪费。例如:将河道过于裁弯取直,并用混凝土浇注河堤,使河道的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一些水生生物将无法生存。在生态布局上,应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在追求生态美、人文美、自然美、个性美的前提下,要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在植物品种、色彩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展的差别。同时运用生态位原理,不重叠、不空白,使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和定居,并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植物景观。并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例如枇杷、八仙花、八角金盘的群落组合,几种植物展叶生长、开花和果熟期相互交错互不争肥,达到生态位的合理利用。

建议在城市建设时,对自然地形地貌不采取过多的改造,依地势而建,局部加以改造,能保留的植被尽可能地保留,大限度地保护原始生态。

经过调查,作者认为,我市新城区核心区凤岗河新区段自然地形、山石、水体、植被、建筑如能与园林建设结合进行保护,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城市品位。我们可考虑顺应地形、因势利导。大限度减少土方工程,降低施工成本。尽量顺应基址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不改变基地大格局的情况下,酌情建设滨河休闲绿地,以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其它滨河地段在基本地形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滨河种植条件栽种30-120米宽的防护林,保持水土。沿河驳岸防护除城市防洪地段采取硬质驳岸外,一般地段可采取抛石护岸、植物种植护岸、自然式草坡护岸等多种形式,以自然式草坡护岸为主。

河道疏浚采取与建材供应河砂、砾石相结合的方法,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持佳水域面积和水深。滨河二岸通过防护林、休闲绿地建设,与周边空间既相互区分,又平稳过渡。

4.2.2历史植物文化保护运用

无论在古城还是新城,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一样,植物文化经过了时代变迁的历程,过去它仅反映人们对植物的了解和交流的渴望,而现在更多地反映人们对植物应用发展方向的不懈探索,及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把握和延续上。 

(1)古树名木的保护 

凡是在本市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 稀树种、国内外列级保护的;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在风景园林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因为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贵的资源,它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财富。 

另外,具有明显科技价值、科普意义的植物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大众科技水平和文明修养,间接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榕树的独木成林、猪笼草的食虫原因及捕虫机制、薜荔与榕小蜂的共生关系、银杏的“白果”不是“果实”等,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这些植物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生动的认知对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2)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沿用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声色俱佳。如苏州拙政园中部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匾额上云:“山花野鸟之间”,俯瞰林木葱郁,浓荫蔽日,灌木花草丛生其间,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有文征明撰书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极其有力地渲染烘托出这一意境;再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溢清”、“冷香亭”等景观,则是以植物的香味通过人的嗅觉借景抒情、表情达意。这些不期而然地反映古代园主心境的植物,在如今的古典园林中又化为某种意境而深深感染着游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值得延续和继承。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精粹,为当今的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的是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而植物文化终呈现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抚州市的市花玉茗花及其乡土树种可以很好的借鉴运用。 

4.2.3园林绿化植物造景的画境空间创造

完全以植物美取胜的城市园林,在欧美大小城市中有数不尽的样板,许多中国人游罢归来,都叹服那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多少可以探索出一些历史根源。如何锐意改革,建设具有时代感的新型园林,排除古典建筑充斥的园林面貌,搞出一些象合肥逍遥津、北京紫竹院、广州流花湖、上海长风公园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园,将会给中国园林带来新的生气。可采用美学原则的应用: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可采用意与形的统一: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如利用优美的树枝,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

4.2.4 园林绿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好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不仅点能成园,线也能成园,面也能成园。放开眼界,则是要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园林是环境的主体,环境中除有由植被、山石、水体、建筑构成的园林外,还有雕塑、道路、灯光、游乐设施以及标志物等物体,并且还要联系每一个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园林浑然一体。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景观,扩大了观赏面,更重要的是由于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园林的作用。园林城市的设计要讲求风格。风格是由地理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及造园所使用的材料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而且是经过较长的时间积淀形成的。其中地理气候条件是大限制因素,而文化艺术则是积极活跃的因素。

在物种方面讲究多样性,如在使用了乡土树种同时,也可酌情选用一些外来物种,丰富园林景观,风岗河南段水域湿地植物的运用就是一种创新。(如表4-1)

表4-1 凤岗河南段水域湿地植物配置表

Tab4-1 Fenggang Henan waters of the staffing table wetland plants

序号名称科属拉丁学名主要观赏

部位适应水深栽植密度栽植季节

1金鱼藻金鱼藻科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 demersum叶片沉水

2茨藻茨藻科、属Najas graminea叶片沉水

3水车前水鳖科水车前属Ottelia alismoides(L.)叶片沉水

4荷花睡莲科莲属Nelumbo nucifera花、果、叶≤0.6m,挺水1.2×1.5m3月下旬

5芡实睡莲种芡属Euryale ferox花、果、叶0.80-1.2m,挺水

6水葱莎草科Scirpus tabemaemonta Gmel.0.80-1.2m,挺水早春分株

7睡莲睡莲科睡莲属Nymphaea tetragona花、果、叶0.5-0.8m,挺水1×1m3月下旬

8萍蓬草睡莲科萍蓬草属Nuphar pumilum花、果、叶0.6 m,挺水1×1m3月下旬

9水蕹水蕹科水蕹属Aponogeton natano≤0.3 m,挺水

10水麦冬水麦冬科、属Triglothin pelustre≤0.3 m,挺水

11泽泻泽泻科泽泻属Alisma orientale≤0.3 m,挺水0.6×0.6m早春分株

12慈菇泽泻科慈菇属Sagittaria sagittifolia≤0.3 m,挺水1×1m早春分株

13花叶芦荻禾本科芦苇属Phragmites cormmunis≤0.3 m,挺水1×1m早春分株

14石昌蒲天南星科菖蒲属Acorus gramineus≤0.3 m,挺水秋季分株

15茭白禾本科Zizania apuatica≤0.3 m,挺水0.6×0.6m早春分株

16荸荠莎草科、荸荠层Eleocharis tuberosa≤15 cm,挺水0.3×0.3m早春分株

17灯芯草灯芯草科Juncus effuses L.≤15 cm,挺水0.3×0.3m早春分株

18水芹伞形科、水芹属Oenanthe javanica≤15 cm,挺水

19旱伞草莎草科、莎草属Cyperus alternifolius.≤15 cm,挺水1×1m早春分株

20蘋科蘋属Marsilea guadrifolia.浮水框圈养殖早春放苗

21满江红满江红科、属Azolia imbricate浮水框圈养殖早春放苗

22槐叶蘋槐叶蘋科槐叶蘋属Salvinia natans浮水框圈养殖早春放苗

23水鳖水鳖科、水鳖属Hydrocharis dubia.浮水框圈养殖早春放苗

24菱角菱科、菱属Trapa浮水框圈养殖早春放苗

25水松杉科水松属Glyptostrobus japonica树形、叶、气生根浅水区6×6m冬春

26池杉杉科落羽杉属Taxcdium ascendens 树形、叶、气生根浅水区3×3m冬春

27垂柳杨柳科柳属Salix baby lonica 树形、叶水岸5×5m冬春

28乌桕大戟科乌桕属Sapium sebiferum Roxb树形、叶水岸5×5m冬春

29木芙蓉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 mutabilis.花、叶水岸3×3m冬春

30柿科柿属Diospyros kaki水岸6×6m冬春

31千屈菜千屈菜科属Lythrum salicaria花、叶沼生、浅水早春分株

32荇菜龙胆科荇菜属Limnsanthemum nyrnphoides花、叶20-50cm早春分株

4.3 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结构规划

4.3.1 抚州市城市新区建立生态园林网络

4.3.1.1建设生态建全、文化内涵丰富、布局合理、市民使用方便的城市绿色网络。

(1)充分利用抚州城市凤岗河道及原有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

(2)结合城市近郊生态景观绿地规划,营造城市外围大生态圈;依托天然划分抚州四大城市组团的京福高速公路、宜黄河、抚河、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山林等,积极发展城市组团的生态型绿化隔离带,实施“生态立城”的建设战略。

(3)结合绿地空间序列要求、指标要求确定各种城市绿地布局,形成城市绿色网络,构筑“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格局,把抚州市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根据这一城市建设定位的发展要求和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本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功能区及立地条件,建立由“城区绿地系统、城郊防护系统和环城森林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到2020年使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3% ,城区绿地率3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12m2以上。

4.3.1.2从自然生态背景出发,优化绿地规划结构。

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地规划从自然生态背景出发,以三横三纵的城市用地布局为基础,紧密结合城市的自然形态,突出水道与绿道建设,以基地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为核心,以凤岗河为纽带,形成“三横三纵、南北两片、一心多点、一蓝一绿”的城市园林绿地结构形态,环带结合,构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网络。

Fig4-9 Fuzhou City District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core green

三横三纵的空间骨架

——三横由北向南依次是:迎宾大道轴线、新石抚路轴线和文昌路轴线;三纵自西向东依次是:玉茗大道轴线、城市核心功能景观主轴线和赣东大道轴线。

两大居住片区

——紧密围绕城市核心区,以新石抚路为界,形成一南一北两大居住片区。

一心多点的空间布局

——以基地中部的行政、文化中心为核心,重点中学、商业服务、滨水商业街等环绕分布;此外,沿赣东大道形成以商业服务、金融办公、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为内容的多个城市功能景观节点。

“一蓝一绿”的边界区域

——“一蓝”:凤岗河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河道,开阔的水面及其两侧滨水绿带为中心区提供了极 佳的生态景观条件。

——“一绿”:地块东部金巢大道以东设有50米防护绿带。

4.3.1.3成功经验的借鉴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在新区总体规划中,可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成功经验:

(1)城区形态和分布:非城市化区与城市化区相间分布,保证城市灰色块区(即城市中的建筑用地)之间有足够数量的绿色块区(即城市中的大型公园、植物园、蔬菜基地、果园、养鱼基地和综合农业开发区),维持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确定城市发展主轴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地段滚动开发不同功能的小区,形成多核心、开敞式的模式,保证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大片绿地的存在。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解决新区与市区外埠的交通联系,优化调整新区内部道路系统,建设环路并使环路与各主干道有机相连,形成便捷的道路交通网。加强绿化,设立卫生防护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效调节城市气候。保留足够数量的农林牧渔用地,建设若干生态走廊,形成以人为本的花园式城市。

(3)合理规划,加强管理。从城市生态系统角度,确定城市居民点体系和城市、工业区的合理规模。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使其有利于自净,有利于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4.3.1.4重点部位设计策略

(1)行政办事中心——抚州新区建设的领航项目

抚州办事中心区的行政办公作为建设的重点,其选址于石抚路以北,赣东大道以西地块,位于新区核心。12层的政府办公大楼面向人民广场居中而设,人大政协、会议中心呈两翼展开。其北部规划以山体为主要景观的休闲公园。

Fig4-10 Green Design Center administrative act

(2)文化中心——地方历史文化载体、生态化园林空间、区域性文化活动中心

以当地的人文特色为基础,提炼地方文化精粹,打造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位于行政中心南部,由博物展示馆、科技图书馆等文化建筑及人民公园构成。文化公园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同时注入文化内涵,以“才子之乡”为设计线索。平静的湖面,开阔的草坪,精心的植栽以及具有文化内涵的雕塑小品共同营造文化中心的景观风貌特征。

Fig4-11 Cultural Centre Green Design

(3)特色艺术中心——汤显祖艺术中心

为弘扬当地优良的文化传统,展现当地历史名人的风采,并改变当地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升城市品位。宜规划在迎宾大道南侧设置了以抚州历史名人——汤显祖命名的特色文化设施——汤显祖艺术中心。汤显祖艺术中心有三大主要设施组成:汤显祖大剧院、抚州群众艺术馆、抚州文化展览中心。并设有配套的“汤显祖文化广场”。园林绿化配置应考虑有历史文化的植物,如玉茗花(也就是白山茶花,抚州市市花)、香樟(市树)。在植物构图上,可考虑反应抚州文化历史的古窗格图案。

Fig4-12 Tang Xianzu Arts Centre

(4)中央景观带绿化景观规划

充分考虑与北部老城区的互动,规划设计一条中央景观带加强与老城区的空间联系。形成规划区内为主要的步行休闲空间,同时又将规划区内主要的功能景观节点串联起来,构成主要景观轴线。中央景观带以迎宾大道南侧的汤显祖艺术中心为起点,以行政中心作为标志性景观节点,中间串联不同景观效果的节点,共同营造人性化、园林化的休闲空间场所。

Fig4-13 central belt on the Green Design

(5)风岗河滨河绿化景观规划

风岗河是规划区重要的景观资源,应当充分加以利用。着重对风岗河滨水沿岸进行设计。规划从道路网结构入手,沿风岗河规划一条滨河路,由此将风岗河滨水地带划分为四个不同功能的绿化景段落。

a、生态自然段(迎宾大道——区间路1)

该区域滨水地带由于占地相对较小,规划要求该段尽可能保持以绿化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状态。

b、生活休闲段(区间路1——新石抚路)

该段滨河路东侧规划了居住开发项目。结合规划的居住区,该段的核心内容是为居民创造日常休憩交往的场所。

c、滨水商业段(新石抚路——区间路2)

该段在滨河路西侧结合风岗河规划了商业休闲街。成为规划区内重要的滨水服务配套空间。

d、休闲体育段(区间路2——文昌路)

该段占地相对较大,其主要功能为体育休闲活动空间,可设置网球场、篮球场、儿童游戏场等体育休闲场地和设施。

Fig4-14 Fenggang River riparian Green Design

(6)宜居社区生活圈

围绕新区中心区,以新石抚路为分界,分为南、北两大居住片区。教育设施包括一中、两小、五幼托;商业设施包括大型超市、菜场、购物中心等生活性配套建筑。

结合西部凤岗河滨河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塑造环境优美的高 档滨水住区;西南滨河地块以其幽静的地理区位条件,结合滨水景观,设置高 档花园住宅小区,丰富了地区内的居住类型。

Fig4-15 livable communities putting green design

4.3.2画境境界园林绿化规划

4.3.2.1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科学编制生态新城绿化规划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 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4.3.2.2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地方个性特色。

精心设计绿化方案,做到规划建绿、规范植绿。在具体实施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努力使每个工程成为精品工程,不断提高沿街沿路、窗口地段的绿化水平。督促承担绿化任务单位认真搞好绿化方案设计,特别是对主次干道、窗口地段的绿化工程,我们将坚决做到严格审查把关,严格造型设计,确保建成一片、美化一片、带动一片。

4.3.2.3 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以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为出发点。

以提升绿化品位为切入点,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大力营造绿化景点,着力打造绿化精品,努力塑造绿在城中、城林一体的城区绿化格局。

4.3.2.4以城市政治文化为背景,充分体现城市风格打造生态文化名城

必须继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增强城市的吸纳功能,创建优良的人居环境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张扬城市区域个性,从而形成独特的人居环境。

4.3.2.5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密切结合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也越来越被重视,城市绿化要与生物区域规划结合起来,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通过生物区域规划和管理,保护好天然林和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促进次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大力营造片林,强调乡土树种的选择及其合理配置。

具体策略:

(1)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达到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心人的需求、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关注城市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演绎,合理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使人、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园林绿地可以美化城市,要树立大自然观,人也是自然产物,不应该与自然对立。自然分为生命自然,如植物、动物;无生命自然,如土地、矿产等。园林设计属于有生命自然,通过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自然生态环境,引来鸟、兽、虫等。使有生命的自然达到平衡,成为一个社会,有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单说微生物群落就非常丰富,人类生产、生活少不了它。生态园林要将边缘科学、应用科学编织起来,不能停留在四季有花、四季长青的层面,要以长远的眼光建立可持续的人类居住区,使人类享受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健康和富有成果的生活,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好。

Fig4-16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2)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强调城市特色的展现与空间意向的强化。

充分挖掘地方人文与景观特征要素,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达成自然、文化、人、城市的有机交融;通过城市空间意向的强化反映一种个性化的印象,更展现其具有的历史性和特征性。

Fig4-17 history and the future harmony

(3)保持本土文化特色——发挥地方文化特色,如:历史文化内涵的演绎。

Figure 4-18 maintain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4)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基地环境相结合。

充分利用基地原有的自然景观条件,尊重自然环境,利用既有的景观要素构建宜人的城市空间。

Fig4-19 respect fo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5)多样的活动空间——多元化,以满足市民不同要求。

多元,不仅指街坊广场设计具有特色,也包括景观设计、公共空间、文娱场所、购物空间、以及滨海景观的设计,各有其自身的特色。

Fig4-20  diverse space activities

4.3.3视觉空间园林绿化规划

4.3.3.1植物配置特点鲜明

(1)植物品种繁多,植物层次丰富。所见绿地给人步移景异的感觉,真正体现了植物造景的理念。对于林中的植物而言,上层的植物可高达十几米甚至二十几米的落叶大乔木,然后是高大的常绿乔木如银杏等,接着是耐荫的小乔木、大灌木、灌木及各种层次的荫生地被植物。这样的配植在空间上形成了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在高大树林的林缘处,则以开花小乔木、大灌木如紫薇、海棠、含笑、夹竹桃、四季桂等来遮挡大乔木光秃的树脚,再以如八角金盘、花叶珊瑚、美人蕉、矮紫薇等来遮挡小乔、大灌的树脚,后种植如麦冬、花叶长春藤、鸢尾等地被作为底层植被。多层次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由丰富的植物品种组成。如风岗河地被植物、湿生植物品种都特别丰富。

(2)草坪及耐修剪植物尽量用量少。在杭州,除了部分道路绿地使用的修剪灌木较多外,在绿地内特别是公园绿地内的林下或林缘基本上都可使用自然生长状态的灌木或地被。林下的草坪也以地被植物为主,如不需修剪的吉祥草、薜荔、麦冬等。这样一来,园中富有层次的植物群落景观。且整个公园的植物修剪量小,直接使公园的养护成本得到降低,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3)植物配置注重节点效果的处理。特别是花境、湿生植物的设计,小中见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道路节点或靠近道路的节点或其他重要节点,点缀时令花卉及色叶篱等来烘托、营造气氛。在风景点的空旷地、山坡、林下、岸边和路旁,可广泛地栽种地被植物,大大丰富了园林的色彩景观。花境可通过十来种灌木、球根、宿根、时令花卉等木本、草本植物的运用,配置时注重植物层次上的高低错落,季相与色彩有富于变化,从而使整块绿地颇具生机和活力,充满野趣。湿生植物则多使用芦苇、野茭白、黄草蒲、千屈菜、水花生等植物模仿自然湿地景观,自然、生动、野趣。

(4)注重落叶树种、开花小乔木的使用,突出量。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各层植物成片栽植,气势很大。比如樱花林,间距约2-3米,成片种植,即使现在是夏天,但我们仍能想象春季到时,樱花林的绚丽、灿烂。此外还有海棠林、碧桃林、紫薇林等。

(5)植物配置要注重不同树形的搭配。针叶树与阔叶树搭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注重乔灌草的搭配。

4.3.3.2水景处理自然流畅

风岗河公园内的水系可模仿自然水体,驳岸或为自然卵石,或为松木桩,或为自然缓坡草坪,同时在水边配置各种湿生、水生植物,且周围乔木的种植要做到疏密有致,留出景观视线通道。注重各种细节的处理,比如:“自然河滩地”主要可通过或大或小卵石的摆放,间或种植高大乔木,及成丛成片的茅草,形成自然、荒野的景观。木栈道与水面高差的处理:高差约1—2米时,靠水一侧种植高大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野茭白等,在形成景观的同时也避免产生悬空感。高差约0.5—1米处,则营造亲水空间,种植低矮的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睡莲等。亲水平台的设置要注重对景、借景的运用。

4.3.3.3植物空间疏密有致

主要通过植物配置及地形起伏变化进行空间的分隔。在草坪周围,用乔灌木配植,以其错落的树冠,从立面上划分、丰富了植物层次和空间。在大草坪内或配植孤立树、树丛,甚至高低错落、季相丰富的树群,或配植大片宿根、球根花卉,组成缀花草地。如新区中轴线内的大草坪的雪松树丛和樱花。在大草坪内,又用树丛、树群再分割成若干小空间的小草坪,即可让游人安静休息,又留出透视线供赏景用。小草坪则以乔木、花灌木复层配植,既遮挡了视线,又在小空间内形成花团锦簇的景观。

植物空间的划分要有变化,有疏有密、有开有合、有粗旷、有精致。大草坪区的植物配置要简单,在周边用高大挺拔的乔木和浓密常绿的乔木,使之与周围的景区分开,隔离噪声。而在景观区植物配置精致。在造园艺术上,可应用障景和借景的手法,使游人在游览中步移景换,变换多姿,整个风景如同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密林区可地形起伏,种植层次丰富,常绿、落叶阔叶林搭配各种林下木、地被等,给人密不透风的感觉。游人每到一处,植物景观或开朗或郁闭,变化丰富,不拘于千篇一律,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

4.3.3.4塑造地形及造景排水

在公共绿地内可造起伏地形,可1—2米左右,一来利于排水,二来利于与周围环境的隔离或衔接。它可以通过塑造地形的起伏,以路为沟,引导雨水排入园内的水体中。通过堆造地形,与周围的道路或隔离或衔接。此外高低起伏的地形,不但增高了乔灌木立面的高度,也增添了天际线的变化。

4.3.3.5园路铺装质朴大方

园路铺装可使用地方的材质,让游人总体感觉园路铺装质朴大方,但又不失变化,具体如麻条石嵌草、块石嵌卵石等。

4.3.3.6园林小品巧妙布置

亭、台、楼、阁起到点景、观景及围合园林空间的作用,组织游人移步换景。

4.4 小结

本章说明了抚州市新区核心区的园林绿化现状,并且对抚州市新区核心区的园林绿化现状做出了总结。提出了抚州市新区核心区的园林绿化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抚州市新区核心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在生态、美学和文化方面的不足使城市景观整体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更缺乏城市活力。进而利用第三章所分析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思路及方法,针对抚州市新区核心区的园林绿化现状,从整体入手,提出其景观生态塑造方略、景观美及景观文化规划设计方略。而后对抚州市新区核心区的园林绿化平面结构系统和视觉环境系统进行了规划,以期对抚州市新区核心区的园林绿化建设有所借鉴。

5 结 语

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目前主要在城市规划学科中展开,与相关学科如城市生态学、景观建筑学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城市园林绿化也通常是被视作是中观层面或者是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而缺乏对整体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性、文化性及美学的总体考虑。本文研究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园林绿化,通过对学术界现状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其研究内容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景观实体、视觉环境、人的行为和感受三个方面,即对城市园林绿化网络、城市园林视觉环境、园林文化的研究探讨,在对这三个方面的方法研究中,更多的从整体性入手,并以生态、文化、画境为支点,以生态连续、和谐统一、多元共生为城市园林规划的原则。

针对新区城市园林绿化这个研究对象,笔者初步探讨了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经验,并列举了成功实例,以了解在这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之上,遵循从总体到部分的原则,在总体意象——城市园林网络——城市园林视觉环境——文化体现这四个方面总结为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思路,笔者认为这几点可以在任何城市的园林景观塑造过程中运用,尤其更适用于抚州市城市新区基础比较类似的城市。

通过对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绿化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归纳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方法,对抚州市城市新区的园林绿化进行了塑造策略和方法的探讨。其中,对城市新区的园林绿化的生态策略、美学策略、文化策略进行讨论,并探讨了城市新区的生态园林网络、园林空间环境及园林多元文化建构方式,初步形成了抚州市城市新区的园林绿化规划方法,在其中依旧遵循保护与塑造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并逐渐形成生态的、文化的、优美的抚州市城市新区核心区园林景观环境,以更贴近人们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5.1对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的展望

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研究还将继续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会涉及到更多更纷繁的学科内容,研究可能会扩展到更大范围的领域。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从城市的园林绿化角度来看,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高层建筑技术的进步会导致原有的城市肌理发生明显的变化,建筑尺度及规模的扩大,对绿地、建筑之间和谐的比例造成较大的威胁。其次,城市的扩张使原有自然生态比例减小,建筑密布整个城市空间,人们无法在整个城市尺度上感受到园林景观,这很可能对城市园林景观尤其是低山河谷区的园林景观带来致命的打击。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城市园林绿化应该加强探索。国内借鉴成功传统园林绿化的经验,因为这是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背景的规划设计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从思想轨迹、思想实践、思想精髓的研究和归纳上看,都具有统一性,国外则也需借鉴一些较为成功的利用自然山水成功创造的具有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塑造方法。笔者坚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将放射出它独特的光彩,并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开辟出新的契机。

5.2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建议

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需要做的: ①应尽可能地利用新城区内的各种有利与特殊的条件,开发各种集中型的环状、线状、片状的园林绿地。这是政府对城市的职责而不能过多地依赖于开发商的“综合开发”。这种专门的绿化建设既有利于土地集中有效地使用,也给新城建立了良好的环境上的依托。②在新城规划与城市设计完成后,政府应将其中园林绿化方面的内容(如:措施、做法、指标)变为开发建设中的法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③应对开发商的开发加以控制和引导,倡导他们在土地效益及园林绿化的结合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宣传那些寻找恰当的切入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俱佳的项目;对其开发中在园林绿化方面所做的贡献予以鼓励而对其所做出的破坏给予严厉的惩罚。近年来,不少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在努力对开发项目实施正确的引导,这是好的现象。但也有少数地方政府,非但不做上述方面的工作,反而将城市中好的旧城黄金 地段交给一些只顾发财的开发商去哄炒地皮或恣意开发,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后果将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 李正广.园林艺术.江西农业大学,1985.

[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编写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 王向荣,林菁.西方当代景观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 刘秀晨.《摒弃浮华落真本》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趋势与不足. 中国园林, 2005.10

[6] 冷平生.园林生态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 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8] 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9] [日]池田二郎著 陈吾译.日本造园设计与鉴赏[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0] 刘少宗.中国优 秀园林设计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

[11] [美]诺曼K•布思著 曹礼昆等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12] 颜景.未来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淮阴工学院学报,第15卷第3期  2006年6月.

[13] 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林业大学,1986.

[14] 抚州市城市绿地规划编写组.抚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抚州市建设局,2004.

[15] 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16] 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M].北京林学院,1980.

[17] 《抚州市年鉴》编辑部.抚州市年鉴.江西省地方志四方印刷厂,2007.

[18]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9]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主编.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0] 张弘,单德名.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聚居[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1] 钟华楠.“抄”与“超”—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散论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2] 曲仲湘等.《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3] 汤章其,邵茂才.“宝钢的环境优化”.百家出版社,1992

[24] 王 浩,赵永艳.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方法的思路.南京林业大学报刊,第24 卷第5 期,2000.

[25] 孙成仁.《城市景观设计》第 一版.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26] 陈妍婷.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广东建材,2006年第5 期.

[27]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8] 赵春林.园林美学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9] 齐康 主编.《城市环境规划与方法》.第 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2

[30] 金俊.《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第 一版.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3.9

[31] 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第 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5

[32]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第 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

[33] 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第 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

[34] 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第 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0

[35] 黄光宇.《山地城市学》.第 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36]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第 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

[37]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第 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2

[38] 洪亮平.《城市设计的历程》第 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

[39] 熊明等《城市设计学——理论框架、应用纲要》第 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

[40] 吴家骅.《景观形态学》第 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41] 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第 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42] D•普林茨《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第 一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9

[43] Stuart Carruthers et.al.Green Space in Londn [M]. London:The Greater London Counuil,1986.

[44] Knapp S.The WetLand Center (The Wild fowl and Wetlands Trust Creates The Wetlands center Reconstruction Project)[J]. Science, 2000, 289(5481):877.

[45] Laurie D.Olin,Across the Open Field,Essays drawn on the English Landscap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November 1999.

[46] Living water Garden [EB/OL]. 

http://www.keepersoftherwaters. Org.

[47] Phaidon Press Limited.The Garden Book [M].London:Phaidon Phaidon Press Lirnited,2000.

[48] Rogers, E.B. Landscape Design: A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M]. New York: Harry Abrams,2002.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古新仁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案的确定和后定稿都离不开导师的启发和指导,导师正直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本人受益非浅,终身难忘,在此仅向导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特别感谢校外指导老师蔡民怡副主任在百忙之中对本人的关心和指导;同时在此感谢抚州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廖华贵经理、厦门木午景观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昕、抚州市建设局副调研员、市园林管理处主任李国辉、江西农业大学杨帆同学、东华理工大学陈颖颖同学的大力支持;我的家人自始至终给予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2008年5月21日 


上一篇: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规范绿化管理
下一篇:如何加强公园规划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抚州海河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赣ICP备16012456号-1 技术支持:1610596655683870.png

电话:13970485001 联系人:汪先生 座机:0794-7881376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伍塘路东侧枫林景苑2幢415室 07129840ae61fc96be1cf257f3849a8.png

点击关闭

关注微信